林则徐墓,位于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东麓。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为官四十余年,历官十三省,以勤政爱民,兴修水利、严禁鸦片、坚决抗英和睁眼看世界等称著于世。道光三十年病逝于赴任途中,归葬原籍,与父、母、妻、弟和弟媳合葬今址。 墓系清道光六年(1826)林则徐为其父母所营建,坐西北朝东南,为砖砌三合土结构,六个圹位,双重屏墙,五级墓坪,宽13.2米,进深24.6米。第一级墓坪两侧堆塑三合土狮子一对,第二级墓坪正中三合土屏墙上阴刻楷书“五风来翔”,第三级墓坪两旁立抱鼓石一对,第四级墓坪置左右镜屏一对,第五级是拜台,坟堆前置花岗岩石墓碑、案桌。正中供案竖青石碑,碑文按从中、往右、再往左格式直下楷书。咸丰元年(1851)朝廷派官致祭,特在墓前两边竖立以辉绿岩石刻就的《御赐祭文》和《御赐碑文》碑。 1982年2月23日,林则徐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墓前以路为界,后、左、右以墓体驳岸为界。 二、相关报道:林则徐御碑亭修复重新开放 早报讯(记者赖劲松)位于福州市澳门路的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昨日(2002年12月6日)修复完毕,并重新对游客开放。据悉,这是解放以来林则徐御碑亭的第二次修复。 林则徐纪念馆占地3500平方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亭主要有3块青石碑,上面镌刻有1850年清咸丰皇帝在林则徐逝世后送给林则徐的文章,文章分3部分,即“御赐祭文”、“御制碑文”、“圣旨碑”。 据专家说,林则徐的原墓碑已经在解放前丢失,因此,这一套收藏的林则徐的碑文拓片极为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