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82|回复: 1

李淳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7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淳风

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譔自见。淳风幼爽秀,通群书,明步天历算。贞观初,与傅仁均争历法,议者多附淳风,故以将仁郎直太史局。制浑得仪,诋摭前世失,著《法象书》七篇上之。擢承务郎,迁太常博士,改太史丞,与诸儒修书,迁为令。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问淳风,对曰:“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帝曰:“我求而杀之,奈何?”对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无辜。且陛下所亲爱,四十年而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帝采其言,止。

淳风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然,当世术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以劳封昌乐县男。奉诏与算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孙子》等书,刊定注解,立于学官。撰《麟德历》代《戊寅历》,候者推最密。自秘阁郎中复为太史令,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传於世。子该,孙仙宗,并擢太史令。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陕西岐山人。公元602年生,670年卒。 李淳风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622年,任秘阁郎中,奏请编新历,644年编成《甲子元历》,对后世天文、历法、和数学的发展贡献很大。他还著有《法象志》,共七卷,论“前代浑天仪得失之差”,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641年负担了编写《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总指导责任,为《晋书》亲自撰写了《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保存了古代天象变化及自然灾害史料。

  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他在世界最早的气象学专著《乙已占》中,把风分为8级。1000年后,英国学者才在《乙已占》的基础上,把风力划分为零到12级。

  《新唐书方技列传》记载:凡推步、卜、相、医、巧,皆技也。能以技自显地一世,亦悟之天,非积习致然。然士君子能之,则不迂,不泥,不矜,不神;小人能之,则迂而入诸拘碍,泥而弗通大方,矜以夸众,神以诬人,故前圣不以为教,盖吝之也。若李淳风谏太宗不滥诛,许胤宗不著方剂书,严譔谏不合乾陵,乃卓然有益于时者,兹可珍也。至远知、果、抚等诡行纪怪,又技之下者焉。

  历史典籍上记载: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譔自见。淳风幼爽秀,通群书,明步天历算。贞观初,与傅仁均争历法,议者多附淳风,故以将仁郎直太史局。制浑得仪,诋摭前世失,著《法象书》七篇上之。擢承务郎,迁太常博士,改太史丞,与诸儒修书,迁为令。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问淳风,对曰:“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帝曰:“我求而杀之,奈何?”对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无辜。且陛下所亲爱,四十年而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帝采其言,止。

  淳风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然,当世术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以劳封昌乐县男。奉诏与算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孙子》等书,刊定注解,立于学官。撰《麟德历》代《戊寅历》,候者推最密。自秘阁郎中复为太史令,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传於世。子该,孙仙宗,并擢太史令。

李淳风袁天罡妙勘乾陵

  
  云栈

  一

  却说大唐显庆年间,高宗皇帝在位,只因患有风疾,时常头痛不止,难以上朝视事。一切政事,便交由皇后武则天处理。那武则天天资聪明,胆识过人,是少有的女中英杰。她日理万机,易如反掌,将一个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

  她见高宗久病不愈,恐有不测,寻思早日营建陵墓,遂令太常卿派人寻觅陵址。朝中本养有一批翰林阴阳官,专门看视风水,接到圣旨,分头四出,谁知寻找了一年有余,也没找到一处可意之地。

  武则天心中恼怒,命召太常卿上殿,责曰:“汝身为太常卿,食君之禄,一座陵址,一年也不曾寻得,不知平日何为?来人,将太常卿推出问斩!” 太常卿闻言,吓得面色如土,伏地叩头有声。

  上官婉儿在旁谏道:“天后息怒。这些人官居其位,养尊处优,平日无事,心思皆用在声色犬马之上,哪有多少真才实学,杀也无用。倒是下边,藏龙伏虎,人才甚多。于今之计,不如另外寻找高手。我听得秘阁郎中李淳风,长安处士袁天罡,深通玄理,皆有大才,不妨召来一试。”

  武则天道:“朕惟才是用,不拘布衣平民,官职大小。可速召袁天罡入朝。”

  那太常卿躲过一死,爬起谢恩,对上官婉儿甚是感激。

  二

  那袁天罡先生,端地是一位异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医卜星相,百家九流,无所不通。他清闲淡泊,一生不愿为官,只在长安城中卖卜为生。

  这天正坐卜肆,忽然接到宫中秘旨,着袁天罡即刻入朝。忙整顿衣帽,赶往大明宫。

  进入丹凤门,一路宫阙巍峨,殿宇辉煌,小黄门引至紫辰殿下,称是天后召见。上得殿来,只见则天皇后,高坐御榻之上,生得龙晴凤目,端丽庄严。旁立一女,身段婀娜,额贴花黄,知是上官婉儿,忙上前叩拜天后。则天颔首,微露笑意,命锦墩赐座,袁天罡谢恩坐下。

  武则天叫诸人退下,只留婉儿在旁。道:“久闻先生神卦,今日得睹仙姿。我欲命你秘选山陵之地,赐你金钱七枚,若选中佳地,可将此钱按北斗七星之位,暗暗埋入地下,以为记号。自今日始,限一月之内复命。婉儿,你将金钱交与先生。”

  袁天罡领旨而出,他王命在身,不敢滞留,当日收拾行装,扮作一游方道士,跨一头青驴,悄悄出城东去。

  出得东门,拿出金钱把玩,看那金钱,乃是七枚精金“开元通宝”,外圆内方,金光闪闪,系御府专铸,供皇帝赏赐大臣嫔妃所用之物,世间少有。遂借钱而占,曰:赐我金钱,中央为土,西金北水,南火东木,金主西方。不好,此行当往西行,方有收获。我如何向东行进?于是调转驴头,向西而去。

  三

  袁天罡去后,武则天复召见秘阁郎中李淳风,屏去下人,只留上官婉儿在旁侍奉。武后问道:

  “你便是李淳风?”

  李淳风躬身道:“正是微臣。”

  “那么你可知我是何人?”

  李淳风道:“陛下是当今天后。”

  武则天一声冷笑,道:“女主革命,武氏乱唐之话,可是出自你口?”

  李淳风道:“是微臣所言。”

  则天曰:“因你一言,先帝穷搜,武氏几灭,幸得天佑,大难不死,此乃定数。岂是你人力所能左右?李淳风,你知罪吗?”

  淳风道:“人各为其主,为主而谋,何罪之有?虽然开罪于陛下,陛下今日尽可圣裁,臣决不会皱一皱眉头。”

  则天大笑曰:“好,好,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我并不是那等婆婆妈妈之人,身为人臣,我赏识你的忠心,往事不究。闻卿天文历算、风角五音,无所不精,这等才器,甚是难遇。今日宣卿入朝,并非责备于你,不知你愿意不愿意为我做一件事。”

  李淳风曰:“圣上所为合道,则臣冒死为之;所为不合乎道,则臣不敢为之。”

  则天笑曰:“先生铮铮铁骨,真乃我朝之幸。朕不会难为于你。今日相请,只是想托你代为物色一万世佳城耳。”

  李淳风曰:“自古帝王建陵,都封土山积,为害甚大。依臣之见,当效先帝太宗皇帝,因山为陵,利国利民。诚能如此,天下苍生,便少得一番劫难。”


明师苑论坛/风水鉴定群133473112/永久性在论坛播放.欢迎各位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女皇帝武则天陛下,要是没有李淳风的一席话,说不定就做不成皇帝了.
唐.吕道生撰<定命录>.李淳风条目下(另新唐书,旧唐唐书皆有如是记录)
"武后之召入宫,李淳风奏云:"后宫有天子气."太宗召宫人阅之,令百人为一队,问淳风.
淳风云:"在某队中."太宗又分为二队,淳风云:"在某队中,请陛下自拣择."太宗不识,欲尽杀之.淳风谏:"不可.陛下若留,虽皇祚暂缺,而社稷延长.陛下若杀之,当变为男子,即损灭皇族无遗矣."太宗遂止.
李淳风(公元602-670年),岐州雍地(陕西风翔)人.旧唐书有本传.父亲李播,曾在隋朝为小吏,不得志,弃官而专为道士.自号黄冠子."颇有文学,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及<天文大象赋>.从小耳濡目染,怪不得李淳风也"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二十多岁时,对唐初行用的<戊寅元历>(太史令傅仁均编著)提出修改意见.太宗令议得失,议者多认为李淳风的修改正确.得崭露头角(事见<唐会要>卷42),以"将仁郎"的官职,入太史局,成为官方的天文学家.建造浑天黄道仪,撰<晋书.天文志>(后被李约瑟博士誉为"天文知识的宝库"),制<鳞德历>,著<典章文物志>,<乙已占>.他作为天文学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领域里,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最后官至秘阁郎中(太史令),一直到去世.
<乙己占>是一部占星学的代表作.在序言中,李淳风写下"门之所召,随类毕臻,应之所授,待干斯发,无情尚尔,况在人乎?"(自然及人事变化多端,这些变化有不同种类,而人是有灵性的,通过观察有关天象变化而得人事变迁之预示).可见李淳风认为,占星学是不是空洞无物的胡说八道.新唐书说(列传一百二十九)"淳风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燃,当世术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看来,他的预测时事人物,当时是独步天下,出神入化的了.
<隋唐嘉话>"太史令李淳风校新历成,奏太阳合日蚀当既,于占不吉.太宗不悦,曰:"日或不蚀,卿将何以自处?"曰"有如不蚀,则臣请死之."及期,帝候日于庭,谓淳风曰:"吾放汝于妻子别."对以尚早一刻,指表影曰:&#39;至此而蚀矣.".如言而蚀,不差毫发."这算不算是对自己的天文知识的自信?
也是<隋唐嘉话>"李太史与张文收率更坐,有暴风自南而至,李以南五里当有哭者,张以为有音乐.左右驰马观之,则遇送葬者,有鼓吹焉."这是耳聪目明,还是神机妙算?
唐太宗因李淳风一席话而免开杀戒.留下的不仅仅是后来为女皇帝的武则天.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性命.人命值天,杀人,在皇帝的眼里可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在一个敬天惜人的天文学家眼里,人命则有不同的意义.以杀之而变性重来,将绝皇家后代为辞,杜绝可能的血流成河.是预言警告,还是仁心宅厚的托词?我想以唐太宗的聪明神武,自有他的解读吧.
天象和人事的交际,古今中外,都有学说.西洋的占星术,中国的五行,紫微术.社会越进步,这些算命术越兴旺发达.达官贵人,升斗小民,好之者众.宇宙,真的是天人合一?
明师苑论坛/风水鉴定群133473112/永久性在论坛播放.欢迎各位参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