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用地理原理啊来解释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记载有《虎暴》现象
缘起:今年国庆节到宁德市的寿宁县逛逛,大学的同学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寿宁虽然是福建的山区小县,但明朝崇祯七年(1634)八月十一日来了一位县令,却不同凡响。他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冯梦龙,其主要作品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通称“三言”),和《古今谭概》、《双雄记》、《平妖记》等。直到今天,说起他的名字来,仍然让人肃然起敬。冯梦龙与寿宁的关系,在其所著的《寿宁待志》中有大量篇幅的记载。
在《寿宁待志》中记载有《虎暴》一文,先把原文抄写如下: 余莅任日,闻西门外虎暴,伤人且百余矣。城门久废,虎夜入咬猪犬去。祷于城隍,不能止。平溪有匠周姓者,善为阱。其制如小屋一间,分为三直,内外壮棂,闭羊左右以饵虎,空其中设机焉,触之则两闸俱下,虎困而吼,众乃起而毙之。余捐俸造数具,置虎常游处,各畀二羊,责令居民守视,获一虎赏三金。半载间,山后、溪头及平溪连毙三虎,自是绝迹。相传,虎腹中有恶贯藏指甲,贯满则死,验之不然。惟谓虎食人多,则耳缺如锯,阅虎耳完缺不同,是疑有之。父老言,寿向无虎患,自西门城楼塌毁后,乃有虎。余重建西楼,虎遂投阱,堪舆之说未可尽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