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0|回复: 0

《地理五诀》白话文图解与注释(05)--易林逸夫

[复制链接]

33

主题

29

回帖

21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52
发表于 2021-2-14 14: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易林逸夫 于 2021-2-14 14:08 编辑

图解《地理五诀》白话版(五)

                              --易林逸夫



大家好,我是易林逸夫,师承于广东罗定明师苑,[size=24.0000pt]为了更好的把地理风水这[size=24.0000pt]门[size=24.0000pt]自然学科广泛普及,我以明师苑标点重校的原版《地理五诀》为蓝本,斗胆用白话文将[size=24.0000pt]此书[size=24.0000pt]进行图解和注释,限于学识,[size=24.0000pt]其中[size=24.0000pt]错漏难免,敬请大家斧正。本期是图解《地理五诀》白话文注释的第五期更新,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size=24.0000pt]
凡例
(原文):一、是书遵郭景纯《葬经》、杨救贫《青囊经》、刘秉忠《玉尺经》、卜则巍《雪心赋》、刘青田《披肝露胆》、谭仲简《一粒粟》。或祖其意而为之发明,或直述其语,然皆未一一注明出自某氏某书,以免剞劂之繁。
(注释:)一、此书是按照郭景纯的《葬经》,杨救贫(即杨筠松)的《青囊经》,刘秉忠的《玉尺经》,卜则巍的《雪心赋》,刘青田的《披肝露胆》,谭仲简的《一
粒粟》等书原意而引申叙说,或者呢直接表达原书的意旨,然而都没有一一注明出自某人某书,以避免剽窃抄袭的麻烦。

(原文):二、是书于《玉髓经》、《天玉经》、《青乌经》、《黑囊经》、《黄囊经》、《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顶门针》、《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一贯堪舆》、《三才发秘》、《司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弹子》、《地学》诸书皆有所采择,均未注明引用姓氏,以省枣梨。
(注释):二、此书从《玉髓经》、《天玉经》、《青乌经》、《黑囊经》、《黄囊经》、《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顶门针》、《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一贯堪舆》、《三才发秘》、《司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弹子》、《地学》等很多书中都有所采用,均未注明引用姓氏,目的是为了节省纸张。

(原文):三、是书只求通俗易晓,不敢舞文惑世,故语无伦次且多重复。
(注释):三、本书只求通俗易懂,不敢舞文弄墨以迷惑世人。因此,书中难免语无伦次并且多次重复。

(原文):四、地理诸书,多论鼎甲封拜大地,以炫耀耳目。予是书论大地颇略,而于财丁之地独加详焉。盖体杨公救贫之遗意,而欲人人尽获其福。然观者苟能从流溯源而诀诀留心,则看大地之法,予亦何尝隐而未宣也。
(注释):四、地理堪舆诸书,多谈论鼎甲封拜的大地,以达到炫人耳目的目的。我的这本书谈论大地的问题则比较简略,而关于普通旺财旺丁的吉地则比较详尽。这是因为体察杨救贫的原书意旨,而想让每个人都获得福泽。然而看书的人如果能够做到追根溯源、处处留心的话,那么勘探大地的方法,我又何必隐瞒而不说出来说呢?

(原文):五、地理诸书,多图载古来名地,甚有一地而诸书俱图载,其论却相矛盾者,无奈学者不能亲至其地而一一辨明。且明知已发之地而为之断验,自然言之吻合。予是书只将看验旧茔之法备细说明,使学者临场自验,当必触景生情,不至按图索骥。
(注释):五、地理堪舆诸书,大多图解古代的名地,甚至于某一名地,所有的地理书都进行转载,然而解释这一名地的断验却相互矛盾,只可惜学者不能够亲自到这个地方地一一辨明。并且明明知道是已经发生了的地方而去断验,这自然与事实吻合呀。而我的这本书只将观看旧坟的方法详细说明,可以让学习的人实地去验明,自然能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而掌握地理风水知识,不至于生搬教条,按图索骥。

(原文):六、是书于要紧处用圆圈,于法窍处用尖圈,以便阅者触目留心。
(注释):六、此书中在主要处用圆圈注明,在更加关键的地方用尖圈注明,以便读者留心阅读。

结语:[size=24.0000pt]坚持传统文化,弘扬经典国学!我作为一个后辈学子,将致力于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size=24.0000pt]

[size=24.0000pt]笔者头条号:易林逸夫国学自媒体[size=24.0000pt]敬请关注,转载须注明来源,谢谢!(未完待续!)
[size=24.0000p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