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易林逸夫 于 2021-1-4 13:23 编辑
《地理五诀》白话文图解与注释(01)
--易林逸夫大家好,我是易林逸夫,师承于广东罗定明师苑,研习地理风水。地理风水学是人类认识自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生活经验的总结。 风水成文,源于战国中期樗里子著作的《青乌经),历经晋朝郭璞著《葬书》,唐朝杨筠松著《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葬法倒杖》,宋朝赖文俊著《催官篇》,元朝刘秉忠著《平砂玉尺经》,明朝刘伯温著《披肝露胆经》,清朝赵九峰著《地理五诀》等。 《地理五诀》为清代赵九峰先生力作,其著述总结和概括了前贤诸家的精要,内容图文并茂,广博简炼。尽披地理堪舆中种种自然的规律。然而市面上流传的翻版《地理五诀》,多由编排人员对此专业认识不足,致其图文错漏百出,与原著南辕北辙,误导读者。 为了更好的把地理风水这个自然学科广泛普及,我以明师苑标点重校的原版《地理五诀》为蓝本,斗胆用白话文将地理五绝进行图解和注释,限于学识,书中错漏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叙:
(原文):古者卜宅卜吉,其说本明,自郭璞撰葬书名《锦囊经》行于世,而侈谈风鉴者遂各有讲论。
(注释):古人占卜阴宅阳宅、选择日子,理论本来很明白,自从郭璞撰写的葬书出现以后(葬书刚开始由于唐玄宗收藏于锦囊而被称之为锦囊经),过分谈论风水地理的人便各讲各的理论。
(原文):然作者不无矛盾,学者何所适从?即或中有一知半解者,又不能留心体验,考较诸书得失。故立言大抵似是而非,不敢轻言祸福。
(注释):然而写书的自己就存在矛盾和偏差,学习的人又怎么能够学到正确的理论呢?即便其中有人能够领悟到一些道理,但不能与实践向结合,来验证各种地理书籍的准确于否。所以,看地时的论断大都不准确,更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吉凶祸福。
(原文):有识者以是知书之不可尽信也。今岁冬,因玉材氏赵公宦游西蜀,余耳其名,造庐诣谒,见著有《地理五诀》,一洗古今陈言。
(注释):有见识的人就认为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地理书不可以全信。今年冬天。赵玉材来西蜀做官,我听说他的名声后,到他住的地方拜访他,看到他写的《地理五诀》,书中内容完全与其他书籍不同。
(原文):因道及亲友家旧茔山向,则直指隐微,不啻目睹。
(注释):谈起自家及亲戚家的坟地坐向,他竟然能直接指出坟地的准确对应信息,就像亲眼所见一样。
(原文):余阅而亲面之,始知自阅历中来,较堪舆家关门死书,迥不似矣。
(注释):我看完书并且亲自见到他,才知道他的书中理论均来自于实践,这和一般的风水先生闭门造书,大不同啊!
(原文):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立分。公将是书注释详明,不忍藏秘,公之天下,则是公得之于数十年之中者,今令人一朝而得之,其为功于世匪浅矣,是为序。
(注释):古人没有欺骗我啊,此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凭自己主观臆断其正确于否,现在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了。赵公将此书讲的明明白白,丝毫没有隐藏并公布于世,这实际上是赵公几十年的经验所得啊,现在让我们一下子就得到了,在其中的功劳非常之大啊!所以,我愿意为此书作序言。
时乾隆五十一年仲冬朔一日
受业四川成都李质义庵氏谨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