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易林逸夫 于 2018-7-17 14:59 编辑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晋西北寻龙记(连载八) 10、三龙争食 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我们从中也学习、提炼了不少观察龙形的经验,但对《考察活动区域卫星图》中标注的疑龙9而言,虽然在前几天的考察活动中,我们几次从这里经过,而且找了几个观察点观察,但始终没有看出来它是什么龙形,这令我们十分苦恼。从卫星图上分析这片区域应该成龙的,而现在为什么看不出来呢?我们决定从远一点的地方不停变换角度观察,争取能够看出龙形。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停的变换观察地点和角度,终于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看出这条龙的端倪。 首先,我认出了它是一只鳄鱼,并将它的嘴巴、四肢、身体等特征逐个描述出来。在我描述的过程中, 旺哥和易林逸夫又发现在这条鳄鱼的旁边还有一个山头也很像象一条鳄鱼,且这两条鳄鱼已摆开架势、铆足了劲准备向猎物发起攻击。这时,我们三人一起讨论那个猎物到底是什么?这个猎物也有几公里长,经过仔细观察,旺哥提出,它应该是条魚,我们三人仔细观察分析后一至认定它就是条鱼。我们正在为第一次在一个地方同时看出如此生动的两个龙形集中出现的时候,忽然,易林逸夫又指着这条鱼旁边的一个山头,急切的说,这边好像还有一个东西几乎要咬住这条鱼的头部前端了。这时我们三人一起左看右看,仔细揣摩, 终于看出,它应该是一只水獭,其嘴巴的胡须都清晰可见。再看那条即将被猎捕的鱼在强敌面前,身陷绝境,自觉已无生还可能,失去逃出生天的信心而木然面对众敌。 此时我们三人的兴奋劲头不知用什么语言形容,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旺哥深有感触地说 :“想不到山西这黄土高原怎么有这么多龙!像今天如此壮观的龙形还是第一次看到”。 看出如此形象、生动的龙形,我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看完龙形后,我们对这个龙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决定从大河水下游逆水而上排查穴场。 2018年5月3日上午,我们首先在这条龙尾部小河水界断的地方附近发现了一个炉底,站在炉底周围向龙身看去,发现有一个官帽形山峰比较漂亮,其左右砂砂脚都向疑似穴星方向环抱过来,于是我们就向疑似穴星方向奔去。这里有个小插曲要交代一下,在炉底附近,旺哥让我和易林逸夫测量一下水口,我们测了一下,大致为水出丁未方,旺哥量了一下,为水出辛戌。由于这个数据的偏差为后边找穴作业增加了不少麻烦,具体是什么麻烦,答案将在最后揭晓。 到达那个官帽形疑似穴星下方,环顾四周,只见左右空荡无护,前方砂峰散漫不聚,炉底倾斜,所以就排除了这个怀疑点。这时易林逸夫提出了一个怀疑点,他认为在官帽形疑似穴星左侧,跨过一条小沟有一个平坦的余唇,会不会穴场在那里呢?他的理由是我们站的位置的砂脚向左侧勾去,而且在那个平坦余唇右侧的砂脚也勾过来了。我和旺哥都认为他讲的有道理,于是我们就向那个余唇的方位走去。到达现场后,测量了一下,立不了八大贵的向,故这个怀疑点也排除了。排除了以上两个怀疑点,我们继续逆河而上,边走边看,到达了第三个怀疑点。经过对比分析,这个点和第一、第二个怀疑点一样情况,所以也排除了。这时已过正午,我们就近用餐休息,在休息的间隙,我们又讨论了一下上午那几个怀疑点的情况,并对下午要考察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在奥维地图上标注了目标区域。事毕,我们直奔目标区域,站在山脚下,我们发现了一处倒地木星非常好看,向前方看去又发现炉底出现,这时我们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三下五除二的爬上疑似穴星,在半山腰发现了余唇,在余唇上方发现了龟盖,经过左右前后不断移动位置,终于找到了穴场。左旗右鼓夹耳峰贯穿穴场,后靠倒地木星横卧有情,前朝天马山出现且马上有贵人,右侧临官峰浑穆端正,有三四层以上,笔状辛峰直插云霄,北方水星起伏如珠,庚方鼓形浑圆大方…… 虽说穴场找到了,但遗憾的是,其后方来龙被铁路斩断,其右侧内白虎砂被修成铁路边坡,其后靠穴星也被铁路削去近半,这个穴场已报废,只能作为学习题材,我们都感慨现代文明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自然的破坏也是巨大的! 经测定,此穴场右水倒左,水出辛戌方,立巽山乾向,周天度数132.5度。 现在要揭晓水口测量误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麻烦,水口测量误差,误导我们一直按艮卦的成穴规律找穴星,焉能不走弯路!找到正穴后,我们三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测量的水口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大的偏差,我和易林逸夫认为,站在炉底周围测量水口,是以大河水流出的地方作为水口;旺哥则告诉我们,看到大致的朝山方向后,按八大贵的规律,来反推穴场贴身水口应该处于什么方位,推出穴场水口方位后,就以水口验证穴场,若疑似穴场和反推出来的水口吻合,则成穴可能性大,若水口不合,则直接排除。我认为这实际是以朝山证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样的操作可以在我们实际找穴过程中少走弯路,更有效、更便捷的找到穴场。由于当时我和易林逸夫没有理解旺哥通过提前预估水口来寻找穴场这个理念,因此由于意见不同,易林逸夫和旺哥在现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两个人争论的那叫口水乱飞、面红耳赤、天昏地暗。我在一旁一边听他们的辩论,一边不时地插两句,同时我也在想,这样的争论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不正是我们提高玩龙技艺的重要途径吗?此时,对他们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个测量失误,也充分暴露了我们的基础不牢的问题,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不断的实践和纠错是学好任何一门技艺的不二法门!
龙形
后靠
后龙被铁路截断
前朝
辛峰
最后一道束气
左夹耳
右夹耳和临官峰
卫星图
三龙争食龙形视频: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