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皇帝武则天陛下,要是没有李淳风的一席话,说不定就做不成皇帝了. 唐.吕道生撰<定命录>.李淳风条目下(另新唐书,旧唐唐书皆有如是记录) "武后之召入宫,李淳风奏云:"后宫有天子气."太宗召宫人阅之,令百人为一队,问淳风. 淳风云:"在某队中."太宗又分为二队,淳风云:"在某队中,请陛下自拣择."太宗不识,欲尽杀之.淳风谏:"不可.陛下若留,虽皇祚暂缺,而社稷延长.陛下若杀之,当变为男子,即损灭皇族无遗矣."太宗遂止. 李淳风(公元602-670年),岐州雍地(陕西风翔)人.旧唐书有本传.父亲李播,曾在隋朝为小吏,不得志,弃官而专为道士.自号黄冠子."颇有文学,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及<天文大象赋>.从小耳濡目染,怪不得李淳风也"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二十多岁时,对唐初行用的<戊寅元历>(太史令傅仁均编著)提出修改意见.太宗令议得失,议者多认为李淳风的修改正确.得崭露头角(事见<唐会要>卷42),以"将仁郎"的官职,入太史局,成为官方的天文学家.建造浑天黄道仪,撰<晋书.天文志>(后被李约瑟博士誉为"天文知识的宝库"),制<鳞德历>,著<典章文物志>,<乙已占>.他作为天文学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领域里,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最后官至秘阁郎中(太史令),一直到去世. <乙己占>是一部占星学的代表作.在序言中,李淳风写下"门之所召,随类毕臻,应之所授,待干斯发,无情尚尔,况在人乎?"(自然及人事变化多端,这些变化有不同种类,而人是有灵性的,通过观察有关天象变化而得人事变迁之预示).可见李淳风认为,占星学是不是空洞无物的胡说八道.新唐书说(列传一百二十九)"淳风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燃,当世术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看来,他的预测时事人物,当时是独步天下,出神入化的了. <隋唐嘉话>"太史令李淳风校新历成,奏太阳合日蚀当既,于占不吉.太宗不悦,曰:"日或不蚀,卿将何以自处?"曰"有如不蚀,则臣请死之."及期,帝候日于庭,谓淳风曰:"吾放汝于妻子别."对以尚早一刻,指表影曰:'至此而蚀矣.".如言而蚀,不差毫发."这算不算是对自己的天文知识的自信? 也是<隋唐嘉话>"李太史与张文收率更坐,有暴风自南而至,李以南五里当有哭者,张以为有音乐.左右驰马观之,则遇送葬者,有鼓吹焉."这是耳聪目明,还是神机妙算? 唐太宗因李淳风一席话而免开杀戒.留下的不仅仅是后来为女皇帝的武则天.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性命.人命值天,杀人,在皇帝的眼里可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在一个敬天惜人的天文学家眼里,人命则有不同的意义.以杀之而变性重来,将绝皇家后代为辞,杜绝可能的血流成河.是预言警告,还是仁心宅厚的托词?我想以唐太宗的聪明神武,自有他的解读吧. 天象和人事的交际,古今中外,都有学说.西洋的占星术,中国的五行,紫微术.社会越进步,这些算命术越兴旺发达.达官贵人,升斗小民,好之者众.宇宙,真的是天人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