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16|回复: 3

养生方-隋巢元方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7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隋•巢元方集

(1)风偏枯(2)风身体手足不随(3)偏风(4)风不仁(5)风痹(6)风 湿 痹
(7)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8)风痹手足不随(9)风气(10)头面风


(1)风偏枯

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疸、疝、大风、偏枯、诸凤痹。
叉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
挂碍。
又云: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
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又云: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又云:一足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二七。去
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2)风身体手足不随

法云:极力左右振两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劳倦、风气不随。振两臀者,更互踶楢(代足字傍的字),犹言蹶。九通中间,偃伏皆为之,名虾蟆行气。不已,愈臀病劳倦、风气不随,久行不觉痛痒,作种种形状。
叉云:偃卧,合两膝,布两足,伸腰,口内气,振腹七息。除壮热、疼痛、两胫不
随。
又云:治四肢疼闷及不随,腹内积气。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
三寸,握固。握固者,以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备五寸,两脚竖指,相
去五寸。安心定意,调和气息,奠思馀事,专意念气,徐徐漱醴泉。漱醴泉者,以舌舐
略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德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
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引气五息,
六息。一出入为一息,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
食生菜及鱼、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恚,悉不得辄行气。性须向晓清静时,行气大佳,
能愈万病。

-->(3)偏  风

法云: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提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
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薜内冷注偏风。
又云:一足踏地,一手向后长舒努之,一手捉捅泉急挽,足努手挽,一时极势,左
右易,俱二七。治上下偏风,阴气不和。


(4)风 不  仁

法云:赤松子日,偃卧,展两胫两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
死肌不仁、足寒。
又云。展两足上,除不仁,胫寒之疾也。


(5)风  痹

法云:一曰以右踵掏左足拇趾,除风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两
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又云: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伸腰坐,口内气,振腹,自极七息。除痹癌,热
痛、两胫不随。
又云: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引两手布两膝头。除痹
呕。
又云;偃卧,端展两手足臂,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
身痹、厥逆。
又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大风、偏枯、诸痹。
又云:左右手夹据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窍•
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
挂碍。
叉云:踞,伸右脚,两手拖左膝头,伸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
胫中疼痛痹。
又云:左右拱手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痔、劳倦.风痹不随。
又云:凡人常觉脊倔强而闷,仰面努髓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援之,左右三七,一住,
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人,常欲得旦起、午时、
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两膝颈头,以鼻内气,自极
七息。除腰痹背痛、日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

(6)风 湿 痹

法云:任臂,不息十二通。愈足湿痹不任行、腰脊痹痛。又正卧,迭两手著背下
伸两脚,不息十二通。愈足湿痹不任行、腰脊痛痹。有偏患者,患左压右足,患右压左
足。久行,手亦如足,用行满十方止。
又云:以手摩腹,从足至头,正卧蜷臂导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闭气不息十=
通。以治痹湿不可任、腰脊痛.


(7)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

法云:手前后递互拓,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
努一时取势,故气放纵,身气平,头动髀前后欹侧柔转二七。去(骨+專)井冷血筋急,渐渐如消。
又云:两手抱左膝,伸腰,鼻内气七息,展右足。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痿。
叉云:两手抱右膝,著膺。除下重难屈伸。
又云:踞坐,伸右脚,两手拖左膝头,伸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展左足著外。
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叉云: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撩物,极势,上下
来去-按易四七,击髀内风;两蒋井内冷血、两掖筋脉挛急。
叉五: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展右足著外。除难屈
『串砰起、胫中疼。

(8)风痹手足不随

法云:左右拱手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9)风冷

法云。一足路地,足不动,一是向侧如丁字样,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
=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又云:蹲坐,身正头平,叉手安颏下,头不动,两肘向上振摇,上下来去七七,亦
持手三七,放纵身心。去乳房风冷、肿闷、鱼寸不调日日损。
又云:坐,两足长舒,自纵身,内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始屈一足,安膝下,
长舒一足,仰足趾向上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一时各各
取势,来去=七,迭互亦然。去脚疼、腰髓冷血冷风,日日渐损。
又云:长舒足,肚腹著席,安徐看气向下,知有去处,然始著两手掌拓席,努使臂
直,散脊背气向下,渐渐尽势,来去二七。除脏腑内宿冷,脉急、腰髀风冷。
又云:欲以气出汗,拳手屈膝侧卧,闭气自极,欲息气定,复闭气,如此汗出乃止。
复转卧以下居上,复闭气如前,汗大出乃止。此主治身中有风寒。欲治股胫手臂痛,法
屈一胫一臂,伸所病者,正偃卧,以鼻引气,令腹满,以意推之,想气行至上,温热即
愈。
又云:肚腹著席,长舒一足,向后急努足指,一手舒向前尽势,将一手向背上挽足
倒急势,头仰蹙背使急,先用手足斜长舒者,两向自相挽急,始屈手足共头,一时取势,
常记动手足先后,交番上下来去二七,左右亦然。去背项腰膝膊井凤冷疼闷、脊里倔
强。
又云:坐正,两手向后捉腕,反向拓席尽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
损腹Ht冷风宿气积、胃口冷食饮进退吐逆不下。
叉云:凡学将息人,先须正坐,并膝头足。扔坐,先足趾相对,足跟外扒}坐上=欲
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指外扒,觉闷痛,撕渐举身似款便}坐上待共两坐相
似,不痛,始双竖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内冷、膝冷、两足
冷痛、上气腰痛,尽自消适。
又云:长舒一足,一脚屈,两手挽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却挽,一时取势,气内散
捎,如似骨解,迭互换足,备别三七。渐渐去辩脊冷风,冷血、筋急。
又云:两手向后,倒挽两足,极势,头仰,足指向外努之,缓急来去七,始手向前
直舒,足自摇,膝不动,手足各二七。去脊腰闷、风冷。
又云:身乎正,舒丽手向后,极势,“屈肘向后,空捺四七,转腰,垂手向下,手掌
四面转之。去臂内筋急。
又云:两手长舒,令掌向下,手高举与膊齐,极势,使髓闷痛,然始上下摇之二七,。
手下至髋还,上下缓急,轻手前后散振七。去蒋内风冷疼,日消散。双手前拓,努手合
掌向下。
又云:手掌倒拓,两膊井前极势,上下傍两掖,急努振摇,来去三七竞,手不移处,
努两肘上急势,上下振摇=七,欲得拳两手七,因相将三七。去项首尊筋脉急努。一手屈
拳向左,一手捉肘头,向内挽之,上下一时尽势,屈手散放,舒指三,方转手,皆极势四
七.调肘辩骨筋急强。两手拓向上极势,上下来去三七,手不动,时两肘向上,极势七,
不动手肘臂,侧身极势,左右回三七。去颈骨冷气风急。前一十二件有此法,能使气。
人行之,须在疾中可量。
(10)风  气
法云:一手前拓使急,一手发乳房,向后急挽之,不得努用力气,心开下散,迭互
相换手三七,始将瓶手攀膝头,急捉身向后,极势三七。去惋闷疼。风府,云门气散。



天地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http://www.msy8.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头 面 风

法云。一手拓颐,向上极势,一手向后长舒急努,四方显手掌,一时俱极势四七,
左右换手皆然,拓颐手两向共头欹侧转身二七。去臂髀头风、眠睡。
又云:解发东向坐,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治头风。令发不自,
以手复捋头五,通脉也。
又云:端坐伸腰,左右倾头,闭目,£盂彝内气,自极七息止。除头风。
又云:头痛,以鼻内气,徐吐出气,三十过体。
又云:抱两膝自弃于地,不息八通。治胸中上至头诸病,耳目鼻喉癌。
又云:欲治头痛,僵卧,闭气,夸鼻极乃息,汗出乃止。
又云:叉两手头后,极势振摇二七,手掌反复按之二七,头欲得向后仰之,一时一
势,欲得敖斜四角,急挽之三七。去头掖祷肘风。



(12)风 头 眩

法云:以两手抱右膝,著膺。除风眩。
叉云:以两手承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元。愈头眩、风疯。坐地,舒两脚,以绳
绊之,大绳绊讫,拖辘轳上来下去,以两手挽绳,使脚上头下,使离地,自极十二通。
愈头眩,风癫。久行,身卧空中而不堕落。
叉云: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提颐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
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祷内冷注、偏风。
叉云:凡人常觉脊背倔强,不问时节,缩晒髓内,仰面努鹘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援
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住,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人,
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日内生疮,
牙齿风,头眩,众病尽除。  ’
又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嘟中入,低头叉手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茸
不闻声。
又云:脚著项上,不息十二通S?蠛?痪跖?取⒕猛缋浠肌⒍??⒛垦2 >眯?br>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变也。
又云:低头不息六通。治耳聋、目癫眩、咽喉不利。
又云:伏前侧牢,不息六通。愈耳聋,且眩。随左右聋伏,并两膝,耳著地牢,强
意多用力至大极。愈耳聋,目眩病。久行不巴,耳闻十方,亦能倒头则不眩也。八件有
此术,亦在病疾难为。

-->(13)风  癫

法云,还向反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热、癫痰、喉不利、咽千、咽
塞。
又云:以两手承辘轳倒悬,令脚反在上元。愈头眩,风癫。坐地,舒两脚,以绳绊
之,以大绳绊讫,拖辘轳上来下去,以两手挽绳,使脚上头下,不使离地,自极十二通。
愈头眩、风癫。久行,身卧空中而不堕落。


(14)风  邪

法云:脾主土,土暖如人肉,始得发汗,去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
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如得左回右转三七,和气如用,要用身内一百一十
三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动脉摇筋,血气布泽,二十四气和润,脏臆均调。和气在用,
头动转摇振,手气向上,心气则下,分明知去知来。莫问平手欹腰,转身摩气,屈蹙回
动尽,心气放散,送至涌泉,一不失。气之行魔,用之导益I不解用者,疑如气乱。


(15)虚  劳

法云;唯欲嘿气养神,闭气使极,吐气使微,又不得多害语,大呼唤,令神劳损。
亦云不可泣泪,及多唾演,此皆为损液漏津,使喉涩大渴。
叉云:鸡鸣时,叩齿三十六通讫,舐唇漱口,舌撩上齿表,咽之三过。杀虫,补虚
劳,令人强壮。
叉云:两手拓两顿,手不动,搂肘使急,腰内亦然,住定,放两肘头向外,肘髀腰
气散尽势,大闷始起,来去七通。去肘臂劳。
又云;两手抱两乳,急努前后振摇,极势二七,手不动摇,两肘头上下来去三七。
去两肘内劳损。散心向下,众血脉遍身流布,无有壅潞。
又云:两足跟相对,坐上,两足指向外扒.两膝头拄席,两向外扒使急,始长舒两
手,两向取势,一一皆急兰七。去五劳、腰脊膝疼、伤冷脾痹。
又云:跪一足,坐上,两手艟内卷足,努踹向下,身外扒,一时取势,向心来去二
七,左右亦然。去五劳、足臂疼闷、膝冷阴冷。
又云:坐抱两膝,下去三里二寸,急抱向身极势,足两向身起,欲似胡床,住势,
还坐,上下来去二七。去腰足臂内虚劳,膀胱冷。
又云:外转两脚平踏而坐,意努动膝节,令骨中鼓挽向外十度,非转也。
又云:两足相踏,向阴端急蹙,将两手捧膝头,两向极势,捧之二七竟,身侧两向
取势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劳、痔病、膝冷。调和未损尽时,须言语不麒喜,倔跏,
两手抱膝头,努膝向外,身手膝备两极势,挽之三七,左右亦然,头须左右仰扒。去背
急、臂势。
又云:两足相踏,令足掌台也,蹙足极势,两手长舒,掌相向脑项之后,兼至髀,
相挽向头,祷手向席,来去七,仰手七,合手七,始两手角上极势,腰正足不动。去五
萤匕伤、脐下冷暖不和。数用之,常和调适。
又云:一足踏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五
劳、三里气不下。
叉云:蛇行气——曲卧以正身,复起踞,闭目随气所在,不息,少食裁通肠,服气
为食,以舐为浆,春出冬藏,不财不养。以治五势七伤。
又云:虾蝮行气——正坐,动摇两臂,不息十=通。以治五劳七伤、水肿之病也a
又云;外转两足十遍,引去心腹诸劳I内转两足备十遍,引去心身一切诸劳疾疹•

(16)虚劳赢瘦

法云: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也。玉泉,口中唾也。朝未起早,
漱口吞之,辄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三乃止,名日练精。
叉云:咽之三过乃止,补养虚劳,令人强壮。

(17)虚劳寒冷

法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人,低头叉手项上。治九寒不能自温、耳
不闻声。


(18)虚劳少气

法云:人能终日不唾,恒含枣核而咽之,受气生津,此大要也。


(19)虚劳体痛

法云;双手舒指向上,手掌从面向南,四方回之,屈肘上下尽势四七,始放手向下
垂之,向后双振,轻散气二七,上下动两膊二七。去身内臂肋疼闷。渐用之,则永除。
又云:大膜坐,以两手捉足五指自极,低头不息九通。治颈脊腰脚痛、劳疾。
又云:偃卧,展两足指右向,直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骨痛。
又云t端坐伸腰,举右手仰其掌,却左臂覆右手,阻鼻内气,自极七息,息闻稍顿
左手。除丽臂背痛。  •
又云;胡跪,身向下,头去地五寸,始举头面向上,将两手一时抽出,先左手向身
用长舒,一孛向后身用长舒,前后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臂骨脊筋阴阳不和,疼闷疗
瘸。
又云t坐一足上,一足横铺安膝下押之,一手捺上膝向下急,一手反向取势长舒,
头仰向前,共两手一时取势,捺摇二七,左右迭互亦然。去髀胸项掖脉血迟涩.挛痛闷
疼。双足互跪安稳,始抽一足向前极势,头面过前两足指,上下来去三七,左右换足亦
然。去臂腰背髀膝内疼闷不和,五脏六腑气津调适。一足屈如向前,使膀胱著膝上,一
足舒向后尽势,足指急努,两手向后,形状欲似飞仙,虚空头昂,一时取势二七,足左
右换易一过。去遍身不和。
叉云:长舒两足,足指努向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
极势,满三通,动足相去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须臾动足=:尺,手向下拓席,
极势三通。去遍身内筋节劳瘟,骨髓疼闷。长舒两手,向身角上,两手捉两足指急掴,
心不用力,心气并在足下,手足一时努纵,极势三七。去踹臂腰疼,解翳蹙气,日日渐
损.

(20)虚劳膝冷

法云:两手反向拓席,一足跪,坐上,一足屈如仰面,看气道众处散适,极势振之
四七,左右亦然,始丽足向前双踏,极势二七。去胸腹病j膝冷、脐闷。
叉云:互跪,调和心气,向下至足,意想气索索然,流布得所,始渐渐平身,舒手
旁肋,如似手掌内气出气不止,面觉急闷,即起脊至地,来去三七。微减去膝头冷,膀
胱宿病、腰内脊强、脐下冷闷。
又云: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刭,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
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三七,不失气。数行,去肾内冷气,
膝冷脚疼。
又云:跪一足,坐上,两手塍内卷足,努踹向下,身外扒,一时取势,向心来去=
七,左右亦然。去痔、五劳、足臂疼闷、膝冷、阴冷。
又云:卧展瓶胫,足十指相柱,伸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两胫冷、腿骨中痛。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
骨疼、转筋。
又云:两足指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
势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脾瘦肾千。
又云:两手抱两膝,极势来去,摇之七七,仰头向后。去膝冷。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足指左向,直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死肌及胫寒。
又云;立,两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纵,气下使得所,前后振摇七七,足并头两向振
摇二七,头上下摇之七,缩咽举两髓,仰柔脊,冷气散,令脏腑气向涌泉通彻。
又云:互跪,两手向后,掌合地出气向下,始渐渐向下,觉腰脊大闷还上,来去二
七,身正,左右散气,转腰三七。去脐下冷闷、膝头冷、解籍内痛。
天地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http://www.msy8.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1)虚劳口干燥

法云: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漱满二七•咽。愈口千。若引肾水,
发醴泉,来至咽喉。醴泉甘美。能除口苦,恒香洁食,甘味和正。久行不已,味如甘露,
无有饥渴。



(22)虚劳里急

法云。正偃卧,以口徐徐内气,以鼻出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气数十,令温寒
者。千呕腹痛,从口内气七十所,大壤腹后,小咽气数十,两手相摩,令极热,以摩腹,
令气下。

-->(23)虚劳阴痛

法云;两足指向下桂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
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
虚劳阴下痒湿
法云:卧,令两手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内气,腹胀自极,以鼻出气七息。除
阴下湿,少腹里痛、膝冷不随。

(24)风虚劳

法云:屈一足,指向地,努之使急、一手倒挽足解谿向心极势,腰足解豁头,如似
骨解气散,一手向后拓席,一时尽势三七,左右换手亦然。去手足腰髆风热急闷。
又云:抑头却背,一时极势,手向下至膝头,直腰面身正还上去三七,始正身纵手
向下,左右动腰=七,上下挽背脊七。渐去背脊臂髆腰冷不和。头向下,努手长舒向背
上,高举手向上,共头渐渐五寸,一时极势,手还收向心前,向背后,去来和谐,气共
力调,不欲气强于力、不欲力强于气二七。去胸背前后筋脉不和、气血不调,
又云:伸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令人目明。依经为之,引肺
中气,去风虚病,令人目明,夜中见色,与昼无异.

(25)腰 痛

法云: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侧身欹形,转
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气向下散适,知气下缘上始极势,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井肋
腰脊疼妇。
又云:互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腰极势,然始
却跪,便急如似脊内冷气出许,令臂髆痛,痛欲似闷痛,还坐,来去二七。去五脏不和.
背痛闷。
又云:凡人常觉脊强,不问时节,缩咽转内似回髆内,仰面努髆井向上也,头左右
两向挼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若无病人,常欲得
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三七。除寒热、脊腰颈痛。
又云:舒两足,足指努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极势,
满三通,动足相向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更动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极势三
通。去遍身内筋脉虚劳、骨髓疼闷。长舒两手,向身角上,两手提两足指急搦,心不用
力,心气并在足下,手足一时努纵,极势三七。去踹臂腰疼、解豁盛气,日日渐损。
又云:凡学将息人,先须正坐,并膝头足。初坐,先足指相对,足跟外扒,坐上少
欲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指外扒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足上,待共坐
相似不痛,始双竖足跟向上,足指并反而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内冷、面冷、风膝
冷、足疼、上气腰疼,尽自消适也。


(26)腰痛不得俯仰

法云:伸两足,两手著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著,唾血、久疼愈.
又云:长伸两脚,以两手提五指七遍。愈折腰不能低仰也.


(27)消渴

法云:解衣.倓卧,伸腰傎少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使无挂碍,
锬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傎少腹者,大努,使气满少腹者,
即摄腹牵气,使五息,即止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稿病,利阴阳
者,饶气力也。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
亦避恶B,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
冷大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馀残,不得食。少眇著口中,数嚼少湍嚼。食已,
亦匆眠。此名谷药,并与气和,即真良药。

(28)伤  寒

法云:端坐伸腰,徐以鼻内气,以右手持鼻,闭目吐气。治伤寒头痛洗洗,皆当以
汗出为度。
又云:举左手,顿左足,仰掌,鼻内气四十息止。除身热背痛。


(29)时  气

法云: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又引鬓发,即流通。令头不白,
耳不聋。又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汗气,令面有光。又摩手令热,
令热从体上下,名目千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愈•


(30)温  病
法云:常以鸡鸣时,存心念四海神名三遍,辟百邪正鬼,令人不病。东海神名阿明•
南海神名祝融,西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禺强。
又云:存念心气赤,肝气青,肺气自,脾气黄,肾气黑,出周其身,又兼辟邪鬼。
欲辟却众邪百鬼,常存心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则百邪不敢千之,可以人温疫之牛。
天地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http://www.msy8.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病  热

法云:偃卧。台两膝,布两足而伸腰,口内气,振腹七息。除壮热、疼痛,通两胫
不随。
又云: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内气四十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
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又云。两手却据,仰头向日,以口内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32)病  冷

法云:一足向下踏地,一足长舒向前极势,手掌四方取势,左右换易四七。去肠冷、
腰脊急闷、骨疼,令使血气上下布润。
又云:两足相合,两手仰捉两脚,向上急挽,头向后振,极势兰七,欲得努足,手
身手足极势二七。去窍中生百病、下部虚冷。
又云:叉跌两手,反向拓席,渐渐向后,努脐腹向前散气,待大急还放,来去=七。
脚疼、五脏六腑不和。
又云:两手向后拓腰,蹙髆极势,左右转身来去三七。去腹肚脐冷、两髆急、胸掖
又云:互跪,两手向后,手掌合地出气向下,始渐渐向下,觉腰脊大闷还上,来去
二七,身正,左右散气,转腰三七。去脐下冷、解豁内疼痛。


(33)寒热厥

法云:正偃卧,展两足,鼻内气自极,摇足三十过止。除足寒厥逆也。

-->(34)上  气

法云:两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极势,振摇臂肘来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
尽势,来去二七。去脊心肺气,壅闷散消。正坐,并膝头足。初坐,挠足指相对,足跟
外扒’坐上少欲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指外扒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
足上,待共内坐相似,不痛,始双竖脚跟向上,坐上足指并反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
内冷、膝风冷,足疼、上气腰痛,尽自消适也。
又云:两足两指相向,五息止。gf心肺,去厥逆上气。极用力,令两足相向,意止
5I肺中气出,病人行肺内外展转屈伸,随适无有违逆.


(35)卒 上 气

.法云:’两手交叉颐下,自极。致补气,治暴气咳。以两手交颐下,各把两颐脉,以
颐句交中,急牵来著喉骨,El极三通。致补气充足,治暴气上气,写喉等病,令气调长,
音声弘亮。


(36)结  气

一.法云: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臂,覆右手,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息问稍
顿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
又云: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结气。
  又云:两手拓肘头柱席,努肚上极势,待大闷始下,来去上下五七。去脊背体内疼,
骨节急强.肚肠宿气。行忌太饱,不得用肚编也。

(37)逆气


法云: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癖、逆气。


(38)脚气缓弱

法云:坐两足长舒,自纵身,内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后届一足安膝下,
努长舒一足,仰足指向上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一时各
各取势,来去二七,递互亦然。去脚疼、腰髆冷、血冷、风痹,日日渐损。
又云:覆卧,傍视,立两踵,伸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
疼、脚痹弱。
又云;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到,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
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三七,不失气。数行,去肾内冷气、
膝冷、脚疼也。
又云:一足屈之,足指仰使急,一足安膝头心,散心.两足跟出气向下,一手拓膝头
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时极势,左右亦然,二七。去膝髀疼急。
又云: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将足解谿安踹上,急努两手,偏相向后,侧身如转,极
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39)咳 逆

法云:先以鼻内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内气,咳则愈。向晨去枕正候卧,伸臂胫,
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
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
又云。还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热也。


(40)诸 淋

法云:偃卧,令两手布膝头,斜踵置尻,口内气,振腹,鼻出气。去淋、数小便。
又云:蹲踞高一尺许,以两手从外屈膝内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极力一通,
令内曲。以利腰髋,治淋。
天地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http://www.msy8.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