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易林逸夫 于 2017-6-14 13:39 编辑
学习三板斧 领悟五要诀 ——随师赴京学习心得 愚徒刘志强,山西吕梁人氏,系明师苑2016国庆班学员。此次随师赴京参加明师苑北京办事处寻龙点穴拓荒活动,实感荣幸。现将本人学习心得向两位师傅和众位师兄弟汇报如下: 一:寻龙的思路 废话不讲,直奔主题(这句就是废话),这次随师赴京学到的第一招就是寻龙的思路。何为龙?师傅曰:连绵的山脉那叫山,但当连绵的山脉在地球表面形成某种东西,或禽或兽,或百类,皆可谓之为龙,其界水则止。 去年我到明师苑罗定基地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我大概掌握了四大局的基本理念,查看了各大龙局的基本特征,学习了谷歌地图和奥维地图的基本应用,可以说是迈进了地理风水学的门槛,但是要达到融会贯通、实际操刀,用我的话讲,三个字:差远了! 这次北京寻龙点穴活动和罗定基地不同的是,我们跟随两位师傅是从“故事”的开始进行的。那么,什么是寻龙的思路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思考方式,是对各种龙、穴、砂、水、向的思维和判断模式,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为寻龙点穴的方法和要领。 首先,师父从估龙开始,利用卫星地图给我们讲解估龙的要领和步骤。师傅在家就做足了功课,详尽地绘制了北京地区的水纹图。说实话,我自认为自己的悟性简直太次了,以前的培训,就记住了一点,两水相交,里面绝对有龙,但是,面对卫星地图,看的头皮都发麻,这都是山啊!具体怎么辨别?三个字:不知道!通过这次师傅详细的讲解,又明白了好多具体估龙的理念和方法(估龙的具体心得,我在下一章节详细叙述)。 然后,师傅非常娴熟地利用奥维地图,在陌生的燕山山脉里,带领我们就像往自己家里走一样,到了疑似龙局的实地。我一边跟随师傅的指引向龙局的怀疑点进发,一边用心观察师傅的一举一动,探察师父的内心思维。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师傅寻龙的思路相当清晰,每一步怎么分析,各种地形如何判断,真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一步弯路也不走,将寻龙点穴的三板斧用的淋漓尽致。我认为我学到了一种思路,这个很重要,这种思路是知识的积累,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我要把这种正确的寻龙思路“复制”到我的大脑中,从而纠正自己在实践中胡乱走、到处窜的盲目行为。 写至此处,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寻龙思路,歌以赋之: 二、寻龙点穴有三板斧,卫星估龙同样有三板斧。 通过这次北京的实践,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寻龙点穴的三板斧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板斧:入山观水口。要利用卫星地图搞清楚龙局水流的大致方向,然后到现场用罗盘测出大水口的具体方位,这样就可以通过已经确定的水口快速地做出相应的立向。 第二板斧:通过立向,就知道了坐山和朝向,然后就到朝向的方位找个制高点,从对面去仔细观察坐山,找到坐山最端庄、最秀丽的星峰,那就是疑似穴星所在。 第三板斧:是通过学到的八大贵的理论知识到疑似穴星的地方去找疑似穴位。这一板斧,我认为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天心十道”,也就是前朝,后靠,和左右夹耳。到达疑似穴星后,仔细地去观察,坐北向南,南方是否有火星之冲天文笔?坐南向北,北方是否有云水大案?坐东向西是否有蝙蝠案?坐西向东是否有玉尺案?艮山坤,有无三台?坤山艮,有无席帽?巽山乾,乾方必须要有天马!乾山巽,巽方必须要有峨眉!然后再仔细踏勘后靠的那个最端正、最秀丽之山峰,查其出脉、审其态势、验其开帐。通过左右移动来观察堂局是否均衡,要均衡到像切开的苹果那样,左右非常对称,这样前朝、后靠就找到了,将其虚连一线,这就是“天心十道”之纵线。接下来就是“天心十道”的横线,我们的专业术语叫左右夹耳。在疑似穴场,站到天心十道的纵线上前后移动,使得左右夹耳峰从耳朵方位贯穿通过时,这样疑似穴位就找到了。接着是用罗盘仔细审阅其三吉六秀和临官峰,来进一步论证找到的穴位是否成立,这就是寻龙点穴的三板斧。 这三板斧说起来好像很容易,要做起来,一个字,有点难。现在我面临的问题是左右夹耳峰不好找,有的地方有两个包,有的地方三个包,到底用哪个包来做夹耳峰呢?再就是前后移动,让左右夹耳峰贯穿双耳通过的这个精准点不太好确定,这也是以后要学习的重点所在。 说了寻龙点穴的三板斧,再来说卫星估龙的三板斧,写到这里我感觉有点反了,应该先讲卫星估龙的三板斧,其实没有反,我们一直只知道寻龙点穴有三板斧,学习回来后,我想总结卫星估龙的三板斧,但是才能有限,总结不出来,我就微信缠陈易师傅,让师傅教我卫星估龙的三板斧,一开始师傅不理我,我掐指一算,认为师傅嫌我烦,不愿搭理我,过了一天,我大喜,师傅回了我,给我总结了卫星估龙的三板斧。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师傅,语言和文字没有什么威力,要是在一块儿的话,我必须得请师傅搓一顿滴。 各位师兄弟,师傅给我总结了卫星估龙的三板斧,我不敢独享,在这里分享出来与大家共享,大家要谢我哦,怎么谢?旺哥知道,可以去问他。 注意啦,卫星估龙三板斧之第一板斧:在连绵不绝的山脉中先找盆地,即是龙局。第二板斧:在盆地周围找到两水相夹、界断的山脉(古法:龙界水则止,两水夹出成真龙)。第三板斧:在界断的山脉中寻找特异出脉处,此特异出脉就有可能是穴星。 最后按卫星图路线到现场踏勘,结合八大贵结穴特征,也就是现场的三板斧进一步确认。写到这里,我想弱弱的问一句,我家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光秃秃的都是山,山连着山,沟壑纵横,这里纯粹没有盆地,那么,这里有龙吗?大家可以在卫星地图上看看,不要看那些绿色的地方,就看那些黄色的地方,那就是黄土高原,看看怎么回事,我是真闹不明白!! 三、龙怕对面看,也怕身上看。 这是个新招,师傅们也没有遇到,这次我们在北京遇到了,就是第一天的那个鸟形龙。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蛇或者是蜥蜴,最后找到了穴场考察来龙时,在龙的身上发脉的地方,是陈易师傅最先发现了那只大鸟,它伸着头,长长的脖子,前面是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等食物,活灵活现的。说真的,我被大自然的这种神奇深深的震撼了,用鬼斧神工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同时我也要为陈师傅点赞,顶你! 四、砂飞水走,丢盔弃甲。 这是这次学习中碰到的几个反面教材。大家都知道,其中两个属于砂飞水走,一个是丢盔弃甲。冰师傅用这两组词形容它们,我觉得很形象。通过这些反面教材,我们更加领会和理解了真龙正穴的特征和其应具有的各种标准,大大加强了我们在实践中对龙、穴、砂、水、向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以后的寻龙点穴起到了事半功倍之作用。这一环节我又学到了一招,叫做“莫道满盘尽美,须知一破余皆非!”此话听来文绉绉的,实际上就是找毛病,有句俗语和它很相似:“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且窃以为刘若谷先辈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多余的,不知正确否?有待大家点评。 五:克服过于自信的心理,要当“三等阴阳先生” 这一招我认为也是重中之重,而且在目前是我们大家共同存在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在寻龙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过于自信的心理因素,要多找几个怀疑点出来进行比较和筛选,最后才能确定真正的穴位所在。 古语道:头等阴阳观星斗,二等阴阳看水口,三等阴阳满山跑。但是,我们目前就是要做“三等阴阳”,并且要做好这个“三等阴阳”,只有这样,才能向“二等阴阳”、“头等阴阳”的级别迈进。这一点在这次学习的最后一天就得到了很好的论证。这里我借用旺哥的话:要是师傅找到比我们更好的穴位,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师傅精湛的技艺,同时也要学习师傅严谨的治学态度。 六:体力上赶超旺哥,学习上同样要赶超旺哥。 这一章节属于表决心,去年到罗定基地学习,每天我总是行进队伍的最后一个,这次来北京学习,我发现自己体力好了许多,不怎么掉队了,但还是在旺哥的后面,有时我想,这老头子吃那么少,怎么跑那么快呢?后来我找到了答案,体力固然是第一位的,但心态也很重要,要有信心,要有决心,要有活力,所以我暗暗的下了决心,要和旺哥pk,不仅要在体力上和他pk,在学习上也要和他pk。旺哥,你听见了吗?我向你下战书了吆! 七:“刚刚好,一丝不差滴!” 首先声明,这句话不是我先讲的,是冰师傅先讲的,我属于鹦鹉学舌。而且我认为,这句“话”好学,但它的真正内涵学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啦。我们正是要通过勤奋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才能达到这种精准点穴的境界。试想一下,当我们的作业能够得到师傅这句话的评价时,那时的我们属于什么级别,我来告诉你,四个字,“大师级别”。所以我再次下定决心,有一天我一定要把那个“野山杏”放到真正的穴位上,让师傅验收后说“刚刚好,一丝不差滴!” 至此,心得写完了,我不敢和跃武兄弟的心得去比,但这是我真实的内心想法。我掐指一算,大家可能不会看完,在此,我求求大家,看完吧!能坚持看完的,发红包。(嘿嘿,谁发呢?)。 最后,祝两位师傅平安、健康、有福!祝明师苑这艘航母顺风顺水,扬帆远航(航母有帆吗?)!祝明师苑北京办事处鸿运当头,风生水起!祝所有师兄弟们,尽快出师下山,皆成大师! 山西刘志强 2017.6.11
|